找到相关内容18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因明立式辯經教材(二)

    註:衍生命題也可以如下成立:1*無常應是存有的部分,因為與無常為一故。  (同意)a*色蘊應是無常的部分,因為與色蘊為一故。 (同意)b*物質應是色蘊的同義字,因為與...

    林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4738424.html
  • 因明辯經的進階

      (內觀雜誌,第37期,2006,02)  重點:以下列出因明辯經的攻守原理、提問方式,並以測驗題的實例作說明。  一、攻守原理  1首先,攻方和守方都需遵循「框內」的公設與共識,就像下棋,要遵守遊...

    林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5038427.html
  • 以因明論式來檢驗義理──佛教邏輯的應用

    大家來推理 (靈山現代佛教雜誌,293期,2006)       一、前言 今日佛...

    林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5338430.html
  • 佛教邏輯在中文辯經上的運用

    增長。  參考資料  (1)《佛教因明的探討》,林崇(慧炬出版社,1991)  (2)《因明立式辯經教材》,林崇(內觀教育基金會, 2006)  (3)《因明進階辯經教材》,林崇(內觀教育基金會, 2006)  (4)《藏傳因明學》,楊化群(西藏人民出版社,1990)  (5)因明論式在佛教推理分析上的應用,林崇(內觀雜誌,32期,2005)  (6)佛教邏輯與因明論式的運用,林崇(法光...

    林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5438431.html
  • 遍與不遍的問答格式並舉例

    ◆A與B二詞之間的遍與不遍關係如下:凡A遍是B嗎?凡B遍是A嗎?凡A遍不是B嗎?凡B遍不是A嗎?凡A不遍是B嗎?凡B不遍是A嗎?以上各關係以何理由來成立? 【1】名標A與其定義B攻方:C應是A...

    林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5438432.html
  • 因明辯經問答預習格式

      (內觀雜誌第? 期,2006)   一、熟習定言因明論式與假言因明論式   【一】定言三段論法  〔基本格式〕  攻方:A,是B嗎?  守方:同意。  攻方:凡B都是C嗎?  守方:同意。  ...

    林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5538433.html
  • 因明辯經測驗題實習

      (摘至《因明立式辯經教材》第二版)   ◆以下是因明辯經中的測驗題的實習,問方就是攻方,答方就是守方。此處問方所給出的論式,有正因、也有似因;守方先分解出小前提和大前提,而後給出適當的回答:論式...

    林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5638434.html
  • 中文辩经时因明论式的问答训练

    中文辯經時因明論式的問答訓練――以無常的論題為例林崇,2006.09 一、前言 以因明來辯經,是一種論證的藝術。在辯經的規範下,攻方提出因明論式,針對守方的回答,一步步推演下去,整個過程是理性思考的單純應用,就像數學證明題的推算和論證一樣,每一步驟都要經過檢驗。因明辯經是迅速累積智慧資糧的一個有效方法。以下便以「無常」這一主題來說明辯經的五階訓練。 二、五階的訓練 因明辯經時,先要有一...

    林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5838564.html
  • 西藏大手印的思想

     如是之時所見者,無三時別與非別,  及前後名波羅蜜,亦是中觀能息苦,  離戲論及大手印,真實法性大圓滿,  本盡本住之實性,光明心性自然智,  立多名義一體,法爾離思菩提心,  是為染淨不二空。(...絕諸想,如無雲空寂然顯現,縱蕩身心,坦然而住,如初生嬰孩飲乳充足,然而住,無諸思念。不思空有,不思好惡,不思有情,不思正覺,不思父母兄弟姐妹,不思彼此,不思忻厭。  同樣〈大手印頓入真智一決要門〉也說:...

    林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4040223.html
  • 止觀的實踐──兼評《菩薩道次第廣論》的奢摩他及毗缽舍那

    住、(4)近住、(5)調順、(6)寂靜、(7)最極寂靜、(8)專注一趣、(9)等待(T30, p450c)。狹義的說,止是達到第九心住的等待之後,並且產生了「身輕」及「心輕」,這時才算是修成了...傳至西藏後,也承襲這一種修法,這是時代潮流使然。但若回顧釋尊在《阿含經》中的教導,我們可以看出他特別強調的是直接觀察自己呼吸的入出(阿那波那念、那般那念),釋尊說: 修習那般那念,若比丘修習那般...

    林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4140224.html